大冶铁矿“卖身契”
曾是汉冶萍公司主要组成部分的大冶铁矿,历经岁月沧桑。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在鄂州大兴炉冶,开采铜铁锻制刀剑,并将采铁之山定名为“铁山”。明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置兴国冶,铁山成为兴国冶官铁的主要产地。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钢铁,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建成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成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世界瞩目。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大冶铁矿铁山采区建成投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16日,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铁矿成为亚洲最早、最大的跨地区跨行业集团公司——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大冶铁矿于1938年进行了拆迁,对未运走的物资予以沉江或爆破处理。1938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冶铁矿,对矿山进行了掠夺性开采。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铁山,大冶铁矿回到人民手中。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日本制铁所凭借与汉阳铁厂督办盛宣怀签订的《煤焦铁矿互售合同》,派出货轮,驶抵大冶石灰窑码头,装运大冶铁矿矿石。对此,德国政府不甘失败,首起发难。德国政府深知,在大冶铁矿取得的权利极为不易,几年前同比利时争夺铁山的开采权时,德国就处在被动地位。今又半途杀进一个日本来,则更是一个潜在威胁。为保护已经取得的权利,德国政府在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的同时,还派出数艘军舰到大冶石灰窑江面游弋,意在向日本示威,向日本货轮施加压力,企图阻止日轮装运矿石。
日本政府很清楚德国这样做的用意和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护并巩固其在大冶铁矿已取得的权利而已。日本虽然挤进了大冶铁矿,但并未站住脚,扎下根,要想长期占据大冶铁矿,非得把德国势力全部挤出大冶铁矿。日本是一个铁矿石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能否取得大冶铁矿的矿产资源,关系到日本制铁所的兴衰,甚至关系到整个日本钢铁工业的兴衰。日本政府虽然以武力把德国军舰逼出了大冶,但德国在大冶铁山拥有的势力和权利,仍是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块心病。当得知盛宣怀要筹措资金,扩充、改造汉阳铁厂开办萍乡煤矿时,日本便主动向盛宣怀表示愿意借款,企图以此来挤走或削弱德国在大冶铁矿的势力。
日本政府官员及驻大冶铁矿采办人员到处活动,想方设法迫使盛宣怀就范。命令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与盛宣怀在上海举行谈判。前后经过两次谈判,为挽救汉阳铁厂,盛宣怀急于搞到一笔钱改造、扩建厂矿,加之禁不住日本人的诱惑及威逼,盛竟对日本提出的借款期限、担保范围一一接受了,决定举借日债。当一切条款细节谈妥后,盛宣怀与日本签订了草合同,向日本借款三百万日元,年利六厘,每年运矿石六万吨到日本,作为偿还之用。1904年1月15日,盛宣怀与日本制铁所代表小田切万寿之助、日本兴业银行理事井上辰九郎在上海签订了《大冶购运矿石预借矿石正合同》及三个附件,借款正式成立。接着盛宣怀撤换了大冶铁矿矿局主张远交近攻的负责人,并任命亲日的人管理矿山。同时解雇了一大批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改聘日本人主管矿山技术。德国势力彻底地从大冶铁矿排除出去,日本主宰了大冶铁矿,从此大冶铁矿完全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为供给日本制铁所矿石,盛宣怀在大冶铁矿开辟了得道湾采区,开采狮子山、大石门等山的矿石。日本通过化验,得知狮子山的矿石含铁量不仅高,而且含磷等杂质少,提出运到日本的矿石非狮子山的不要。在西泽公雄的策划下,大冶铁矿矿局在石灰窑江岸兴建一座新的装卸码头,专供日轮停泊,称为“日矿码头”或“东矿码头”。装运狮子山采出的优质铁矿石,供日本制铁所使用,俗称“日矿”。因为日本在东洋,亦称“东矿”。把原来江岸的装卸码头称为“汉矿码头”,该码头专装铁山采区采出的含铁量较低、含磷等杂质较高的矿石,供汉阳铁厂使用,该矿石称“汉矿”。“日矿”、“汉矿”分别装运,不得混淆。大冶铁矿的优质铁矿石源源运往日本,汉阳铁厂只好用劣质矿石冶炼了。石灰窑这座江滨小镇,出现了日本制铁所的办事处、近海邮船会社办事处、日本邮政局。随着这批日本人的到达,日本政府以保护侨民为由,派出军舰日夜在石灰窑江面游戈,造成一种“威慑”气氛,以维护其抢得的势力范围。
盛宣怀对日本的骄横态度十分生气,深感不安。但如何才能有效遏制,他心中没谱。论经济实力,汉冶萍公司靠借债度日,不然机炉就得停火,生产就得停顿。靠国防力量,清军又恰如纸人竹马,难经风吹浪打,更何况是东洋刮来的狂风恶浪。一连数日,盛宣怀愁眉不展,苦苦寻思,终不得良策。一天,他忽然豁然开朗,决定联美,他要借联美来遏制日本在大冶铁矿的扩张势力。本来,美国也是不甘心自己被摒弃于大冶铁矿大门之外的,也一直在睁着大眼睛,企图打入这块宝地。1910年通过商谈,汉冶萍公司与美国西雅图西方钢铁公司签订了出售矿石和生铁的合同。当年,运销美国铁矿石二万四千吨,生铁二千吨。这一合同的履行,对日本来说无异于是釜底抽薪,日后必定要断绝日本制铁所的“食粮”来源,不仅使日本制铁所的炼炉成为无米之炊,而且使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将大大阻碍日本政府在大冶,甚至是在华中的整个势力的扩展和膨胀,使其独霸大冶铁矿的野心不能得逞。
盛宣怀打出的“以夷制夷”这张牌,对日本独霸大冶铁矿的野心的实现,无疑是一个潜在的障碍。日本政府得到西泽公雄的密报之后,不敢断然采取措施。因为日本政府清清楚楚地知道,之前为争夺对大冶铁矿的控制权,同德国政府闹得出动舰队,欲以武力相拼。现在若再用这种办法与美国抗衡,极可能引起西方诸国的愤慨。日本巩固并扩展在大冶铁矿权益,唯一可能行得通的路就是利用债权来压制汉冶萍公司,让汉冶萍公司终止同美国订立的合同。在日本一连串的高压政策下,汉冶萍公司无可奈何,只得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三个条件,一是停止向美国出售矿石,二是生铁不再卖给美国,三是同意日本取得汉冶萍铁厂和大冶铁矿的生铁和矿石的销售优先权。至此,汉冶萍公司与美国西方钢铁公司所签订的合同,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刚刚渗入汉冶萍公司的美国势力,又被日本挤了出去。
1913年(民国二年),盛宣怀为兴建、扩充大冶铁矿、汉阳铁厂、萍乡煤矿,再次向日本举借新债。这次借款的消息传出后,西方几个在汉冶萍公司及大冶铁矿为谋得实际权益的国家,纷纷游说,怂恿中国的袁世凯政府出面阻止这次借款。盛宣怀和日本政府见袁世凯果真派出政府要员叶景葵南下上海调查此事,恐怕节外生枝,平添多余的麻烦,便一面使手段对工商部总长张謇等进行威吓;一面暗暗加劲,加快了合同商谈和审核的进程。盛宣怀与日本人签订了五大合同。此次共借日币一千五百万元,均以汉冶萍公司现有财产及因此借款发生后新增加之财产作抵押。并将汉冶萍公司所有财产开列清单,交付日本保管,同时聘请日本人为汉冶萍公司的高等顾问。汉冶萍公司今后的一切工程,购办器材,经济出入款项,及将来发生的新的借款等等,不论巨细,都要与日本顾问协商进行。所借债款用头等矿石一千五百万吨、生铁八百万吨分四十年偿还。这样,用于还债的矿石和生铁两项加起来,大冶铁矿共需采出矿石二千七百万吨,按照当时已经探明的矿石储量,大冶铁矿的全部资源都归日本制铁所所有了。
这是一份“卖身契”。一千五百万元日元,卖尽了汉冶萍公司的全部主权,卖尽了大冶铁矿的所有资源。凭借着这几纸合同,日本强盗共掠走大冶铁矿优质矿石一千多万吨,占汉冶萍时期大冶铁矿矿石生产总量的72%以上,日本政府把大冶铁矿变成了日本制铁所的原料基地。日本的钢铁工业得到了发展,而拥有大冶铁矿这块宝地的汉冶萍公司却最终倒闭。
原载于《黄石日报》2017年9月7日第七版
作者:李立友
编辑:卢岚